最近很火的微博女孩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李家有女,名叫子柒。“墙内开花墙外香”的90后。
随着她“豪宅”的曝光,堪称世外桃源,让人感受最纯粹的农家生活!在李子柒的作品里,有着浓浓的中国传统风,也有着人们熟悉的乡土生活滋味。
她所有的视频都是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但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样的是,她拍摄的时间跨度会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质。
比如一般人拍做菜,可能会用到酱油,然后会从“我们已经有酱油了”拍起,而李子柒会从“我们如何种出黄豆拍起”。过冬做“棉被”,她从养蚕宝宝开始,展现了手工蚕丝被制作全过程。
李子柒的生活美得极其遥远。4年间,她凭借134个视频吸引了2700万微博粉丝,在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上,超过1300万名世界各地的订阅者,通过她的眼睛认识中国。
国外网友评论道:
@HJOAY: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Qian Ning:暖心,美好,真正健康的生活,谢谢你提醒我们,简单有多么美好,以及劳动让一切找到了意义。
@SAty:她:从花园里采摘新鲜的食物吃。我:窝在沙发上吃垃圾食品。
@Yinsja: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在这样一个被科技推着走的时代,一切来得那么快, 所以看着她悠然自在地慢慢展现做一个事情的全过程,真是太美了。
从造面包窑、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宝、做衣服,到烤全羊、酿酒、酿造黄豆酱油。总之,正如网友所言,没有李子柒做不出来的东西。
李子柒表示,自己拍摄这一系列视频的初衷是让人们放下压力,轻松一下。
如今的城市中,人们压力很大,所以我希望他们在忙碌一天之后,打开我的视频能感到轻松和美好,能减轻一些焦虑和压力感
她坦言,原来在城里打工只是为了生存,而现在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想通过记录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们知道,餐桌上的饭菜都是从哪儿来的。
李子柒爆红的背后,正是人们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她所展示的乡村田园生活,是很多人内心深处向往的“桃花源”。
这一成功案例,给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就在今年,国家也下达通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推进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
乡村田园文化,从过去被鄙视、被抛弃,如今又重新回到主流审美的视野。这背后是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带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反思。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给民众带来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拥挤、喧嚣、污染、冷漠、过度消费。城市越来越致郁,李子柒的出现则成为了治愈的解药。
在她的视频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无休止的内卷。山清水秀,土地荷田,一间小院,几颗果树,鸡鸭成群,箪食瓢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看李子柒的视频会不自觉的沉浸其中,不再去想任务是否完成,不再去想和同事产生的小摩擦,不再去想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这是田园的独特风情,这是乡村的专属魅力。我们每一个人的乡村文化情结,并没有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它只是被深埋在了心底。
城市居住体验的反思及生活节奏
人们对糟糕城市居住体验的反思。
房子,是每一个从乡村来到城市的个体乃至整个家族的追求。然而在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商品房价格高涨并且已经异化为金融投资项目的背景下,鸽子笼、群租房带来的极差居住体验,使得人们在基本的居住需求面前,毫无尊严。
包括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高铁飞机可以几个小时带你走遍大江南北,互联网可以几秒钟让你了解全球资讯。快节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效率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如何慢下来,看李子柒的视频似乎就可以。
在看视频都要倍速播放的当下,人们却不愿错过她画面里的每一帧。在李子柒十几分钟的视频里,她出镜的画面其实并不多,反而更多展现出的是大自然的本真。通过延时拍摄技术,我们看到了加速的风云流动;通过微距拍摄方式,我们看到了庄稼苗破土而出的那一微小瞬间;通过蒙太奇式的剪辑手段,我们可以在十几分钟之内感受一年四季的季节轮替……
这个时候,人们才突然发现,遥远记忆中那座泥房、瓦房、院子,竟是如此的温暖、舒适、亲切。奋斗半生,我们的追求,竟然又回到了起点。
“5+2”模式。5天在城里上班,2天周末在郊区田园生活。
70%: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乡村旅游火热发展以及助推农民致富增收的真实写照。
李子柒的这种生活无法变成绝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之美是许多城里人考虑去乡村旅游时候,特别想得到的体验。
为城市人群提供美好体验的,是有主题的乡村,不造作的生活。寻找并塑造乡村专属IP,赋予新的乡村商业文化属性,是乡村振兴当中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重要的路径。
原汁原味的乡村民宿
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是每一个处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所向往的,因为这是我们很难触及到的生活,是每一个人的伊甸园。
当劳累的城市人只能通过小道一隅的一束柳芽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时,心里便越是向往乡村那原始的淳朴、那清新的感动、那永远忘不了的明亮的太阳和月亮。
如今,在乡间寻一处舒适的民宿住下,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诗意栖居首选。
云栖建筑丨北京平谷一层民宿小院
看过李子柒的视频,恐怕都会被她圈粉,在亲手搭建的小院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制作美食,过得悠闲自在,让人心生羡慕。
越来越多的人住进民宿感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生活,也对民宿对于当地文化的融入和展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但现在很多乡村追求城市化,失去乡村的本色。
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但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及接待的民宿存在着一定的“去农化”倾向,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表现生硬,与主题不和谐。
如何让乡村民宿更受欢迎?
民宿主人要与在地农民建立起好的关系,通过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在地文化,才能使民宿文化更丰满。
那么自家的宅基地做民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相对于租地做民宿的宿主来说,自家宅基的宿主,自然是省去了租金一大块投资成本,但是相对于可以选择的余地,就少了很多,要知道做民宿,最重要的就是地理位置,周边的好风景,对于民宿本身来说是增分的一大项,但是自家的宅基地,位置是无法改变的。
云栖建筑丨北京平谷二层日式民宿
第一步就是:定位
想开民宿,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定位问题,民宿传来国内,除星级酒店和商务快捷酒店外,国人将所有大大小小的酒店都称为民宿,其中一种是真正的民宿,就是自家的房子,也是真真正正的民宿本身的含义。所以相对于定位来说,多数也是针对中端客户群体为主,至于年龄阶段不绝对。
第二步就是:设计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自己老宅的建设,不管翻盖还是改造,都不再像原来一样随意去盖。设计进村,也是让更多的人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让乡村的建筑也越来越好。
毕竟盖房子花费的不是一笔小数字,做一个精品的民宿,花费更不会太少,设计费用相对来说,是其中性价比最高的一项了。
同样设计师把每一个项目当做自己的房子盖,考虑的东西也会更加全面。我们经常和业主沟通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我们想做一个即可以自住又可以做民宿的房子,没人住的时候我们回来住,或者还要考虑父母同住的可能性等等。“。确实如此,大部分是自己房子的业主,终归是逃不开自住的因素在内,但这也是现实因素。
所以可能相对纯民宿来说,自家房宅基的业主,更加重视设计的重要性,解决刚需问题的前提下,也最大限度的满足更多设计可能性。
第三步就是:投资成本
这也是自家宅基地的另一个小优势,就是舍得花更多的钱,因为地是自己,房是自己的,纯民宿主一般秉承着花最少的钱,出最好的效果,但是自己房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更多更好品质的东西,因为毕竟建材这个东西,确实一分钱一分货。
考虑长期持有的宿主,可以尽可能地多加一些投入,毕竟后期的维护成本也相对会低一些。
云栖建筑丨北京平谷隐山居民宿
如今的民宿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来到乡村,租一处老宅翻新重建,开启自己的民宿之旅。
不仅自己能感受到乡村气息享受乡间闲暇时光,又能吸引游客来共同感受乡村山水而带来不菲收入。
中国最近的三四十年,无数的人背井离乡,从农村来到城市,给城市带来繁华的同时,也造就了乡村的落寞。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放弃程式化的人生,也必然有更多的人从城市回流到乡村。
他们有网红、有创业者、有自由职业者、有画家、有写手、有设计师、可能还有程序员…
他们在城市里得不到的,或许乡村都能给予。
我相信,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也是小庭院的希望。
我们建的不仅是民宿,更是生活,为生活筑房,为舒适造家。